중국의 기독교

[스크랩] 中國培訓事工十大現象

수호천사1 2009. 10. 4. 22:13

中國培訓事工十大現象

 


文 牧

自從1978年中國推行開放政策後,各農村中的教會如雨後春筍,快速地冒起來。這時需要大量的事奉人員和講道者,因此教會紛紛開展培訓工作,訓練傳道人起來承擔事奉工作。以下我想分享過去十年來中國的十大培訓(或神學教育)現象,希望從這些現象中瞻望出中國教會未來神學教育可能出現的模式。

1. 第一現象:門徒式的培訓
門徒式的培訓可以說是中國教會古老的培訓方法。通常由一位年老的傳道人,常帶著數位年輕的信徒,平日親身的給與教導,安排他們事奉實習,也從旁指正,經過一些日子,他們就能獨立事奉。就像耶穌在世召收一群門徒一樣。
過去二十年,中國的教會並沒有那麼多神學院,因此老牧者為了牧養人數不斷增加的會眾,只好挑選一些他認為熱心愛主,並可造就的年輕人,給與教導,希望培訓更多人起來一起事奉,也祈望他們成為接班人。我們相信,隨著教會的發展,神學院的素質越來越好的時候,門徒式的培訓將被一些有系統和優質的神學課程取代。

2. 第二現象:培靈式的培訓班
培靈式的培訓班是八十和九十年代最普遍的培訓事工。多數由不同地區的教會開辦。召集一些,可栽培的年輕人一兩週的時間,由幾位年長的同工或外來的老師教導。課程並沒有固定的制度,也沒有講義。老師多以講道方式進行教導。
每天早上起來都有唱詩、靈修、講道。講道的信息令人靈性振奮。培訓班後,學員會到各地傳福音和建立新的聚會點。培靈式的培訓班的缺點是明顯的:一、信徒的裝備過於偏面或偏激。許多異端就是由這樣的培訓班產生出來。二、沒有好的課程、老師、參考書。三、快速生產許多傳道人,後面也沒有跟進的課程。進入廿一世紀,這些培靈式的培訓班逐漸減少。我們盼望未來的神學教育能盡快的再培訓這些培訓班畢業的人。

3 第三現象:短期同工培訓班
一些地區的教會時常聯合起來開辦短期同工培訓班。這類培訓班有兩條路線:有家庭教會開辦的,也有三自教會開辦的,為了應付日益增加的牧養和講道工作。“Õ短期”Ñ的意思是指上課時間由一週至兩個月不止。學生全時間吃和住在那裡。每次的培訓班也花許多費用,但教會或愛主弟兄姐妹還是願意支持這類的培訓工作,因為見到許多義工傳道人從中出來,解決了嚴重的工人荒問題。短期同工培訓班的課程多數是一些基本神學課程,例如:舊約概論、新約概論、教會歷史、講道學、主日學教學法等等。畢業生會在各自的聚會點當義工傳道人。相信過去二十多年來,短期同工培訓班訓練了超過二十萬的義工傳道人。它的缺點也是明顯的:課程不夠深度和完備、老師資格並不高、學生程度良莠不齊等。盼望未來的神學院能鼓勵許多短期同工培訓班出來的義工傳道人再次能進入神學院接受更完備的神學課程。

4. 第四現象:三自教會開辦的神學院
由1982年開始,三自教會陸續在各省開辦神學院。這些神學院有三種類:一、大學內的宗教或神學課程。這類神學院並不屬三自或兩會,而是由政府辦的大學所開設。二、三自教會在各省所開辦的神學院。至2003年,全國共有二十多間。有大有小。雖然中國政府准許三自教會在全國開辦這二十多間神學院,但是對同工的提供還是非常的不足夠。
這也衍生了以下的聖經學校。三、各區三自教會開辦的神學培訓中心或聖經學校。這些聖經學校通常只開設一至二兩制的聖經証書或神學文憑課程。我們相信,這些三自教會的神學院在未來會繼續訓練傳道人提供給國內各地的三自教會和聚會點(2003年止,三自教會和聚會點有四萬多間)。

5. 第五現象:家庭教會開辦的神學院
各地區的家庭教會開辦的全時間聖經學校或神學院從八十年代尾開始陸續出現。多數是由某地區的教會合辦而成。有一至三年制。校舍多數在教會旁。估計至2003年,中國大約有一千間這類的神學院。它們有定的校舍、老師駐守、間中有海外特約而來的講師、有系統性的課程,學生畢業後會被派回各自的教會去事奉。家庭教會開辦的神學院多數有一些海外神學院的背景,或技術上的幫助。也常邀請海外神學院講師到來授課。相信這些神學院或聖經學院將成為中國未來有規模的神學院。

6. 第六現象:海外機構/教會到來的零散的同工培訓班
過去和現在常有許多海外的機構或教會派人到中國,既然來了,都希望作一些培訓工作,因此是零散的。我們用“Ñ零散”Õ這字眼去形容這類培訓班,主要是因為這些海外到中國來的傳道人或神學院講師沒有加入一個中國培訓工作的機構而來。
我們盼望海外的華人教會或傳道人以後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如果要進去作培訓的工作,必須有計劃和有系統地進行,這樣才能真正地幫助到中國的傳道人。

7. 第七現象:海外機構/教會到來的週期性門徒課程/神學培訓班
過去和現在常有不同的海外華人教會或機構到中國去培訓。這些培訓並不是長期性的,通常一年來兩三次,每次一至四週,多數是提供一些聖經,或門徒,或領袖,或教會增長的訓練課程。這類的培訓班為中國快速生產了許多傳福音的信徒(他們稱為「門徒」),也生產了許多新的教會。許多門徒培訓課程的老師是短期宣教活動的信徒。受訓完畢的學生起初對傳福音和帶領查經的工作還應付得來,但是當人數增長的時候,卻在講道和教導的工作上應付不來。
我們相信,這些週期性的培訓班在未來還是會繼續存在,因為中國教會的需要太大了。也盼望,當有機構進行此類短期的培訓課程時,也思考如何繼續給畢業出來的學生在聖經真理、牧養、講道、教導等方面更優質的裝備。

8. 第八現象:神學函授課程
全國三自教會(南京)有「聖經函授課程」。香港某神學院在中國及世界各地華人教會之間也開辦了「神學函授課程」。美國有兩個機構也提供神學函授課程。
對中國教會現有的情況,函授課程優點有:一、通過文字和電腦科技,函授課程似乎突破了許多時間、空間、政治的限制。二、函授課程最能滿足大量工人學習神學的工具。三、許多義工傳道人在工作之餘,可藉函授課程來學習和裝備自己。四、函授課程有講義,省下了學生尋找和購買參考書的困難。五、函授課程的投資成本大大的減少。缺點有:一、老師和學生之間無法時常見面討論。學生的理解、生命的接觸都缺乏了。二、編寫講義是一個鉅大的工作。傳遞也三、學生必須有恆心毅力、理解和書寫能力。四、報讀的人數多,真正畢業的人數少。我們相信,2010年後,中國將有三十五萬間教會,需要更多的工人,因此神學函授課程在未來有繼續存在的空間。

9. 第九現象:海外機構/神學院到中國設立全時間制的神學院
從1990 年開始,就有海外的機構或神學院到中國設立全時間制的神學院。至2000 年,所知道這類的聖經學院(2-3年制)、神學院(4 年制),和研究院(3 年制)已超過10 間。這些神學院比較有規模:有固定的校舍、駐守的老師、間中有海外特約而來的講師、設有學分制,和系統性的課程。畢業生多數會回去自己地區事奉。這些神學院是中國最優質的神學院。將來如果中國政府再開放並承認她們的設立,將成為世界級的巨型神學院。

10. 第十現象:海外神學院到來開辦的神學研究班
暫時知道有兩個海外的華人神學院到中國來開辦神學研究院,提供道學碩士的課程。他們中國幾個主要的城市設立了神學研究院。這些研究院分兩類:一些是專收神學學士畢業的傳道人,另外是專收大學本科畢業的傳道人。課程和海外華人教會神學研究院的一樣。我們相信這類神學研究班一天將會壯大,成為中國未來的神學研究院。已有幾間海外的神學院正在計劃購地建校,並在海外儲備神學圖書館,有朝一日中國開放,立刻公開開辦課程。
(註:主題文章:「21 世紀初的中國宣教策略之三」暫停一期。下期將繼續

 

-출처: 중국선교연구원

출처 : 내 사랑 중국 [MyLoveChina]
글쓴이 : null 원글보기
메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