중국의 기독교

[스크랩] 互為肢體 同歸我主──城市教會與農村教會的關係 (小羊)

수호천사1 2009. 10. 4. 22:01

互為肢體 同歸我主──城市教會與農村教會的關係

 

小羊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結束後的這三十多年,中國教會蓬勃發展,信徒人數與日驅增。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沿海到內陸,從城市到農村,基督信仰已經遍佈神州大地。經濟發達地區的教會興旺(如東南沿海),物質水平相對滯後地區的教會也復興(如東北三省);城市教會發展迅速,農村教會方興未艾。不容盲目樂觀的是,中國基督徒大部分分佈在農村,他們的信仰素質和實踐能力,直接影響到中國教會信徒整體的素質和水平。

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

城市教會對農村教會起了「龍頭」作用。在城市教會成長壯大的這十幾年中,城市教會一直對周邊的農村教會發揮著指導和帶動作用。客觀而言,這種指導和帶動,為緩解城市教會成長過程中產生的內部人事壓力和矛盾提供了安全、適當的軌道。由於絕大部分農村教會都是新興教會,沒有信仰傳承和教會背景;加上她們沒有歷史「包袱」,沒有「文革」中受到傷害的記憶,因此城市教會比較容易對農村教會表現出關懷和看顧。與此同時,農村教會在成立和發展的過程中,大量地借鑒了城市教會的經驗。這種城市教會對農村教會的指導、帶動及經驗分享,不應該理解為政府行為、行政指令,或者上行下效;而應該理解為年幼的弟弟妹妹學效哥哥姐姐,是很自然的行為。

這時期,城市教會對農村教會的影響,主要在兩方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建立健全的各項制度和義工聖經培訓。城市教會在發展過程中,摸索出一套管理制度和方法,而且目前仍然處於不斷完善的過程中。ê些剛剛註冊或準備註冊為宗教團體的教會/聚會點,常常把城市教會現有的各項制度直接拿過來,稍加修改,即可滿ì宗教團體註冊中「有管理制度和規章」的要求(當然,還要滿ì其他四項要求)。城市教會比較慷慨,願意把制度、規章拿出來讓農村教會參考。

此階段的義工聖經培訓對象往往是城市教會的義工和農村教會的骨幹,授課內容主要是基本要道、聖經單卷等,很少涉及到神學、基督教倫理學和護教學。教學地點都是交通較為便利,有一定接待能力,可以供應膳食,晚間可以接待學員住宿的城市中心教堂。培訓時間或是在農閒時節,或是在假日期間,為期少則三五天,多則一兩週。這種做法,為城市教會接觸農村教會骨幹創造了機會,增進了瞭解,促進了友誼。

當然,不可忽略的一點是,有親屬在農村的城市教會信徒在中間起到的積極作用。他們向城市教會積極引薦所了解的農村教會,幫助邀請城市教會傳道人去農村施行洗禮、舉行聖餐,甚至在城市教會信徒中間號召為農村教會奉獻。很多農村教會在建立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有城市教會信徒自發籌款、奉獻的美好見證。

這階段的傳道人都是在城市服侍,即使神學生畢業,也是留在城市教會,農村教會的傳道人幾乎全都是義工。在洗禮和聖餐方面,農村教會的需要很難滿ì。很多農村教會信徒不知道何為牧師,教會成立了幾年、十幾年,信徒都沒有見過牧師。幾年才領一次聖餐的現象非常普遍。

總之,對於初起步的農村教會來說,城市教會的管理制度、敬拜模式、聚會形式,甚至儀式禮文,都是非常好的榜樣和模仿典範。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至今 隨著農村教會的成長,海外教會對農村教會的關注和投入,農村教會對城市教會的依附程度減低。不過,城市教會的某些理念還是影響著農村教會。最顯著是農村教會開始出現專職(受薪)傳道人,這是農村教會受城市教會影響的結果。

工培訓

培訓對象開始定位為義工(lay-worker),培訓地點設在城市教會所創辦的義工培訓中心,培訓課程也趨於實用化(內容涉及基要真理、系統神學、倫理學、心理輔導等)。形式多樣化,有專職學習班,也有帶職學習班,甚至出現專門的基督教聖樂培訓班。

這個階段,城市教會很少再在教堂舉行一連幾天或幾週的密集培訓,但是農村教會卻開始了這個形式的培訓,或是邀請城市教會傳道人,或是外地講員,為農村教會的同工提供培訓。授課內容主要是基本要道、聖經單卷等。一切活動都在教會進行,包括教學、靈修、食宿。培訓時間都是在農閒時節,為期一兩週。

敬拜團隊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敬拜讚美和聖樂團隊最早出現在城市教會。當時還引起了很多農村教會的反感,認為太「洋氣」、太「喧鬧」。可是,在群衆性文化娛樂活動普遍缺乏的中國現代農村,人們需要輕鬆、歡快、健康的娛樂活動,農村教會信徒也需要找到一個適當的方式來表達內心對耶穌的讚美和歌頌。於是,短短幾年間,詩歌讚美和敬拜團隊也普遍出現在農村教會(甚至這期間還增添了不少地方曲藝特色),而且成為農村教會的一個亮點。

從教堂的建築風格模式,到聚會禮文儀式;從教會禮儀的傳承,到制度的建立健全;從培訓模式,到牧養理念,很容易看到城市教會對農村教會成長過程中的影響。

過去十幾年,城市教會逐漸世俗化,本位主義、山頭主義開始擡頭。而此時的農村教會,也為城市教會信徒提供了豐富的靈性經驗(如何面對苦難,信仰與生活結合等)、拓展了牧養模式(傳道人與信徒的比例在農村更為懸殊,農村教會慢慢地摸索出自己的牧養、輔導模式)。 然,城市教會的世俗化,城市教會基督徒信仰的功利化,城市教會基督信仰的後現代化,也給農村教會帶來很大的衝擊和考驗。

總之,神州大地上的城市與農村教會的關係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互相補ì、互為肢體。

출처 : 내 사랑 중국 [MyLoveChina]
글쓴이 : null 원글보기
메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