중국의 기독교

[스크랩] 文化基督化與中國教會

수호천사1 2009. 10. 4. 22:21

文化基督化與中國教會



/李錦綸

今日的光景
  中國家庭教會從八、九○年代轟轟烈烈的發展態勢至今,已經緩和下來,追究主要原因,為「外在環境改變」與「內在成長」的問題。從改革開放開始,中國社會朝著「城市化」與「國際化」的方向邁進,只是經濟面的開放並不意味著政府對社會的控制有任何放寬的意願,相反的是,更加有系統地管控社會動態,通過各樣的管道(包括立法與科技)繼續以「穩定壓倒一切」的力量,壓抑任何可能產生的異議之聲。在此氛圍之下,家庭教會的發展因而繼續受到監控;不像文革過後相對寬鬆的環境,讓當時的教會雖然在有形無形的壓力下仍然能大幅度拓展,以致信主的人數直線上升。至於當前的社會氣氛,似乎陷於一種膠著狀態,表面上教會被逼迫的公開消息是比以前相對減少了(也許是消息封鎖的原因),但同時教會還是感受到嚴密監控的環境。
信仰與文化
  家庭教會內在的成長,也因著大環境的變化而必須因應各樣挑戰,最大的困難莫過於都市生活對青年產生的吸引力。這一方面是教會文化的議題,二方面也是神學的承載力的問題,兩者息息相關。所謂「神學的承載力」,乃是指教會所教導的內容能否適切回應今日中國社會的需要?面對每天的生活,基督徒是積極的參與扭轉困局的過程,或是對各種社會事件僅僅流於消極的逃避?

  中國教會必須針對信徒的需要,提供系統神學、個人倫理與社會倫理的教導,除此之外,中國基督徒要對當下社會處境、甚至國際事件有基於真理的關懷和判斷。這種具有「寬度」、「高度」(或深度)的視野,才能夠幫助家庭教會在文化使命上有積極性的看見,並且想方設法做「內在調整」,以致能迎接廿一世紀的外在社會與世界變化所帶來的挑戰。「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羅一16),基督信仰若要在中國的土壤裡扎根、深耕,就必須觀察社會的脈動、關顧人們的需要、思考信仰與文化等議題,在社群中產生一股「意識潮流」,如同聖靈水流,沖刷、濯清人們許多錯誤的價值觀,讓福音的實際從每個基督徒的生活、家庭和工作中顯現出來,見證於社會的每個階層和角落,此為「文化基督化」的基本意義,是人人都當學習討主喜悅的重要功課。

聖靈、文化與歷史進程
  「文化」是活化團體生命的媒介,是團體生活投射與反哺的活動;個人將自己的價值投射到團體的集體意識中,同時又從中吸納共同價值,轉化為屬於自己的位格內涵。黑格爾的世界精神現象,讓我們不免擔憂人類文化是否會取代聖靈而成為沒有上帝的精神生活世界,然而,當人專以耶和華上帝為神的時候,我們將看見另一種景象,就是具有位格的聖靈會使用順從上帝的人成就美事,因而「文化」便成為上帝引導歷史的舞台—聖靈感動人擔任社會公職,或是透過輿論意見的發表,或是通過教育的參與,或是文藝作品的流傳等等,積極的將上帝真理的價值投注於社會文化之中,啟發生命的意義,一步一步改善生存環境,創造歷史的意義。

  「文化更新」不會使人得救,但卻可以提供社會重要價值的保障,例如對人懂得尊重,對真理有開放的心,對邪惡的事情感覺厭惡……,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減輕人們靠近上帝的阻力。基督徒理應成為聖靈帶動歷史的配合者,在聆聽與等候中、在思想和參與上、在知識並熱誠裡都應作眾人的榜樣。特別是中國的社會文化,極其需要不斷注入真理價值才可能得到「向上建造」的更新原動力,為國家社會營造出優質的、長久的「向前建設」的活力(不單是「向錢」建設的心力)。

  盼望中國基督徒的「心靈版圖」被上帝歸正並擴充,也盼望你我、海外華人與中國大陸所有的基督徒在聖靈引導之中,共同為中國「文化基督化」鋪一條永遠的路!

출처 : 내 사랑 중국 [MyLoveChina]
글쓴이 : null 원글보기
메모 :